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警告,東南亞加密貨幣詐騙網絡助長全球洗錢,敦促加強監管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布了一份重要的2025年報告,揭露東南亞成為大規模、有組織的加密貨幣詐騙中心和非法洗錢活動的樞紐。緬甸、柬埔寨、泰國和寮國的犯罪集團通過地下銀行業務、工業化詐騙中心和不受監管的在線市場,利用加密貨幣和穩定幣——特別是USDT——每年產生約400億美元的收益。這些團伙利用包括區塊鏈、人工智能、加密通信甚至衛星工具在內的先進技術來逃避執法。他們的活動正迅速從東南亞蔓延到非洲、中東、南美和歐洲。報告指出了關鍵網絡,例如克倫民族軍和胡安擔保(Huione Guarantee)等主要非法平台,僅胡安擔保就接收了超過240億美元的加密貨幣流動。人口販賣和強迫勞動現已成為這個非法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UNODC警告說,犯罪日益增長的「金融科技化」和企業化正在削弱全球反洗錢(AML)系統,並呼籲緊急國際合作。報告建議對虛擬資產進行協調一致的全球監管、鏈上監控、強有力的KYC/AML控制以及跨境情報共享。加密貨幣交易者應預計監管審查和執法將加強,特別是針對隱私幣、穩定幣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這可能會影響交易量和市場實踐。
Bearish
加密貨幣和 USDT 等穩定幣在東南亞組織性網路犯罪和洗錢活動中的參與日益增加,這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嚴格的監管,特別是針對隱私幣、穩定幣和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這可能會增加交易所的合規負擔,降低交易隱私,並可能導致受影響資產的交易量減少和市場波動性增加。雖然執法部門的打擊行動可能會遏制犯罪資金流動,但對於合法交易者而言,主要影響可能是導致市場更加謹慎,並在監管明確之前降低風險偏好。歷史上,類似的關於收緊監管和跨境執法行動的新聞曾引發目標加密貨幣板塊的短期價格下跌和流動性下降,特別是穩定幣。從長遠來看,這些監管回應可能會增強人們對加密行業的信任,但預計市場短期內將面臨壓力。